| |||
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 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 赏析: 诗人用“纷纷”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“泼火雨”,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;可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。 下一句: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。“行人”,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,不等于“游人”,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。“断魂”,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、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,比方惆怅失意、暗愁深恨等等。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,就爱用“断魂”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。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?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: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。一来歇歇脚,避避雨;二来小饮三杯,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,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;最要紧的是,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。于是,向人问路了。 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向谁问的路,妙莫妙于第四句: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。在语法上讲,“牧童”是这一句的主语,可它实在又是上句“借问”的宾词—— 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。牧童以“行动”为答复,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。 “遥”,字面意义是远。但若真的距离遥远,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,若真的就在眼前,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: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。“杏花村”不一定是真村名,也不一定即指酒家。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,不言而喻,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。 | |||
评论